查看原文
其他

瞭望评 | 基层走出“舆情焦虑”靠什么

尔东 北京西路瞭望
2024-09-26
舆情监测服务近来较为热门。

需求旺盛的背后是不争的事实:互联网时代,一个小事件,造成的舆情可能会像潮水一般涌来。“舆情应对”正成为不少基层单位要面对的一道未知“考题”。这也让“舆情焦虑”成为近段时间舆论场上的热词。

为了应对不知会在哪个时段哪个环节出现的“舆情”,一些基层单位还通过举办相关培训来提高应对和处置能力,邀请业内专家讲授舆情和舆情应对。与之相应的,舆情服务市场也红红火火,文化咨询公司、技术平台企业等纷纷抢滩,还有一些服务商甚至将AI等新技术引入舆情处理,据说可以通过智能模型做到“第一时间”“完美处理”。

的确,移动互联时代,在“人人都有麦克风”“人人都有摄像头”的今天,一个极小的事件,都可能被分享至社交媒体平台。而如果这个小事件触及了社会敏感的神经,或者被一些人有意或无意间的推波助澜,则有可能会有指数级的传播。舆情,往往就这个时候产生了。很多时候,舆情的出现看似“无厘头”,也确实令人有“防不胜防”之感。在这种情况下,利用一些技术手段,掌握一些应对的方法和技巧,也许会对舆情处理有所帮助。但靠着这些方法和技术,就能走出舆情焦虑吗?

一些案例或许可以让我们打开思路。

比如前段时间,河南的一家超市被网友们称赞为舆情处理的“天花板”。从“小火锅员工在营业期间试吃面条”,到“擀面皮加工场所卫生环境差”,在接连几件热点舆情的处理中,这家超市的反应和应对,总能让品牌化危为机。而他们处理的方法并不复杂,也就是回应及时、调查结果清晰、改正措施严厉。正如很多网友所评价的,这家超市最大的赢面在于将一颗真心融入日常服务中。服务好、东西真,消费者心中自有一杆秤,因此即便发生事件造成了舆情,也不可能“小事闹大、大事变炸”。

同样处理成功的案例还有,不久前某高校对该校学生实名举报其导师的舆情处理。面对突发事件,该高校的反应堪称光速且高效:在一天之内连发两则情况通报。在很多网友看来,通报内容清晰、态度诚恳、惩处到位,高效又依法依规对相关人员进行及时处置,让公众看到了什么是“第一时间”。

网上一直流行一句调侃语:自古深情留不住,唯有套路得人心。但现实中,千万别把调侃当成真。所谓“套路”,在今天信息技术异常发达的社会背景下,往往会被人一眼识破,只有“真诚”才能赢得理解。所以说,面对舆情,如果说“应对有术”的话,那这个“术”也不能是“套路”,不能是短时间培训学来的“一招半式”,不能是拿来就用的所谓“教科书式模板”,而应是各种“真诚”之举。

舆情面前,回应、处置是否真诚,人们隔着屏幕是能感知到的。如果总是遮遮掩掩,或是王顾左右而言他,那自然没多少人会买账。与之相对应,实事求是地回应才能打动人,主动发声才是明智之举,解决问题才是应有态度,这些也正是人们最想知道的。同样,如果舆情发生后,依葫芦画瓢简单模仿别人“抄作业”来应付,则也会陷入自找的麻烦之中。

互联网时代,舆情不可能完全杜绝。对基层单位来说,要重视舆情,但更要重视通过一些舆情来检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。所以,与其为还没发生的舆情而焦虑,不如把“真诚”二字时时摆在心里,专心致志做好手上的每件事,以“做老实人”“办老实事”的态度做好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,真正“以百姓心为心”做好服务老百姓的事情。

如此,忙碌奔跑之中,只会有充实而不会多焦虑。

倘若真的因为工作失误或者疏忽而发生一些舆情小状况,古人说得好,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实事求是、认认真真解决问题就是了。要相信,在舆情面前,做老实人通常是不会吃大亏的。

延伸阅读   
《党建》杂志刊发信长星署名文章: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
在线访谈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、厅长朱爱勋:工业设备更新“忙”,新质生产力“加速跑”
瞭望评︱如何不被网络谣言“带沟里”
70年前,他们投票选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
瞭望评︱十年,可以实现多少梦想

撰稿 | 瞭望评论员 尔东封面 | 视觉中国编辑 | 王君责编 | 陈月飞审核 | 耿联

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

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

版 权 说 明


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:

1.须保持图文完整,拒绝任何形式删改;

2.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。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北京西路瞭望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